新闻资讯banner

新闻资讯

为您提供高效优质的热点资讯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文章 / 终端安全与零信任一体化:重塑企业办公安全防护体系

终端安全与零信任一体化:重塑企业办公安全防护体系

发布时间:2025-10-13 发布人:天元实验室 阅读:3121 来源:公众号【权说安全】

零信任架构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为核心理念,如与终端安全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以身份为边界、终端安全为基石,构建“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威胁隔离-数据保护”的防护体系,可有效弥补传统安全体系的短板,为企业构建了更适应现代威胁环境的防护屏障。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企业的网络边界逐渐模糊,传统依赖静态边界防御的安全模型面临严峻挑战。终端作为企业开展业务的关键节点,其安全防护已成为网络安全的核心环节。而传统的终端安全解决方案基于静态网络边界的防护理念,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终端设备变得多样性、网络复杂化、威胁动态化,其设计局限性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设备管理的局限性:Windows、macOS、信创等终端的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安全策略一致性差、管理复杂。并且传统安全防护方案最初面对PC终端设计,难以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终端设备。

2. 静态网络边界失效:传统模式构建了网络边界,默认网络内部的终端可信,接入内网的终端一旦感染恶意软件或者被突破,不但可以长期访问内部资源,甚至成为攻击跳板,进而导致业务中断、数据资产泄露等风险。

3. 被动防御响应滞后:传统终端安全产品依赖特征码更新抵御已知威胁,但对零日漏洞、未知威胁等攻击手段的响应迟缓,在发现威胁到响应威胁的窗口期内已足够攻击者完成窃取数据和破坏业务系统。

4. 数据保护运营难度高:传统数据保护侧重于管控手动,限制员工外发业务数据的通道,需要动态调整业务数据的定义,如运营跟不上业务则会导致数据保护效果大打折扣,而企业往往难以配备预支对应的运营人手,最终数据保护效果不佳。

 

1760408843492087583.jpg

零信任架构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为核心理念,如与终端安全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以身份为边界、终端安全为基石,构建“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威胁隔离-数据保护”的防护体系,可有效弥补传统安全体系的短板,为企业构建了更适应现代威胁环境的防护屏障。


一、身份安全

零信任架构将企业内外网融合,收敛网络暴露面,以“身份”构建全新的“安全边界”,实现企业业务的安全访问。身份治理通过全生命周期的身份管理与动态访问控制,遵循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 的安全理念,实现内外网细粒度的动态访问控制。不论员工、合作伙伴在何处,均能在“802.1X、Portal、MAB、SDP”技术的辅助下安全的访问业务系统。

 

1760408773367098500.jpg


二、访问控制

在环境变更时实时调整访问策略,风险发生后迅速检测、动态处置闭环;通过多属性、多节点、多手段的动态策略管控体系,既实现快速风险闭环,又兼顾业务平滑运行。

以“永不信任,始终验证”为原则,将终端健康状态作为访问决策的关键变量,通过多维度的风险评估,实现动态授权。

1. 多因子认证

- 身份-设备多重验证:用户需通过“知识因子(密码)+ 拥有因子(动态令牌/短信验证码)+ 终端特征(设备指纹、MAC地址)”的组合验证,防止账号被盗后跨设备滥用。

- 行为基线动态调整:结合用户历史访问行为(如登录时间、地理位置、访问应用类型)与终端当前状态,实时调整信任等级。例如,非工作时段从陌生IP登录的终端,需触发二次验证,在核验成功之前禁止访问高密业务系统。

2. 环境感知

- 终端健康度检查:零信任客户端实时采集终端硬件信息(如主板序列号)、软件环境(操作系统补丁、软件安装情况)、安全配置(密码强度、防火墙状态、病毒库版本)、安全状态(威胁发生情况),生成终端健康评分。

- 合规性校验:持续监控终端使用人员的行为,如发现不合规操作或者可疑行为,则限制访问敏感资源。

3. 动态评估与访问控制

对终端用户身份、终端健康状态、网络环境等进行实时动态评估,仅授予“最小必要权限”,替代传统网络信任模式。

 

三、终端安全

基于零信任架构构建跨系统终端统一管理体系,贯穿企业从资产管理到脆弱性加固的全周期,通过与可信接入能力深度联动,形成一体化的终端全生命周期管理。

1) 自动检测系统和软件的漏洞情况,并能自动分发安装补丁以修复漏洞,减少终端的攻击入口。

2) 加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使操作系统的防护能力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3) 具备高效的本地防病毒引擎和云查杀引擎,实时精准的拦截和清楚病毒、木马、未知威胁,构建有效的终端威胁事前事中防护体系。

4) 具备云端威胁情报,可根据情报调整防御策略。

5) 企业级应用商店提供应用管理、应用分发、安全签名、应用管控、个性化运营配置等核心业务功能,通过可视化的配置方式,轻松实现日常应用软件的运营与全链条管控。

 

四、数据安全

在终端设备上创建的隔离环境“安全空间”,在安全空间中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均与主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用户在空间内运行软件或浏览网页,不会影响主机的系统与数据。从而将办公业务与互联网访问隔离,将此技术与零信任融合,实现企业业务系统的安全访问,并能防止数据从终端泄露,同时可抵御互联网威胁攻击,即使在安全空间遭受威胁攻击,也难以突破安全空间进入业务系统。

 

1760408811934081533.jpg

 


零信任一体化办公安全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

- 收敛暴露面,降低防守压力:通过零信任架构,制造业企业可将原本暴露在互联网的众多应用,如ERP系统、PLM系统、供应商协作平台等,统一通过零信任访问平台进行管控,不再对互联网暴露服务端口,大幅减少攻击面。

- 提升远程访问体验与效率:以零信任替代传统VPN,结合自动启动、自动认证、自动连接、隐蔽运行等设计,可避免因DNS、路由异常等问题造成的访问失败,同时动态优化访问链路,提升全球各地员工及合作伙伴的访问速度与连接稳定性。

- 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解决方案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通过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资产保护及审计等架构设计,对不同密级的数据提供一体化保护。例如,可对设计图纸等敏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密,在使用时进行水印、限制流转,防止数据泄露。

- 实现精细化权限管理与动态控制:基于“最小权限”原则和“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零信任理念,解决方案可根据用户身份、终端基线、行为风险等因素动态评估访问权限。例如,仅允许特定岗位的员工在特定安全状态的终端上访问特定生产数据,且权限可随风险变化动态调整。

- 构建统一安全管理平台,降本增效:零信任一体化方案将网络接入、身份认证、终端防护、数据安全等多种能力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全场景防护、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和保障极致的用户体验。制造业企业可在统一控制台进行安全态势感知、事件响应处置和全程溯源分析,显著降低运营复杂度和管理成本。

 

典型应用场景

某全球制造业企业,其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全球化布局和复杂的供应链体系,与制造业企业在多地点协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以“全网零信任”为核心理念,通过收敛暴露面、平滑替代VPN、动态调整访问链路、实施最小权限控制等措施,构建了统一可控的安全体系。该实践表明,零信任一体化办公安全解决方案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访问难、防守难”的双重痛点,在提升员工办公体验和全球访问效率的同时,保障企业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

 

总结

终端安全与零信任的一体化融合,打破了传统“网络边界防御”的局限性,通过“身份-终端-网络-数据”的闭环机制,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免疫”的转变。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提升单点终端的安全防护能力,更在于构建了基于数据流动的全链路安全体系,为企业、教育机构等组织在数字化转型中提供了可信赖的安全底座。未来,随着AI、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终端安全与零信任的融合将向更智能、更轻量化的方向演进,进一步释放“安全即业务赋能”的潜力。